《鲁东大学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月舒怀

摘要:十月舒怀 十月,最最雄浑的是《国歌》! 这首歌,一支义勇的军队唱了数十年,一个崭新的国家也唱了数十年。 她总在不寻常的时刻被唱起——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勇士们唱着她,冲锋杀敌;在阴森恐怖的牢房里,烈士们唱着她,大义凛然;在漆黑如墨的日子里,探索者们唱着她,寻找真理;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决策者们唱着她,引领人民走向幸福的明天……在最最动人的时候,走进新时代的人民唱着她,建设更加辉煌灿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唱着这熟悉的旋律,陌路的人手挽着手,结成了生死与共的集体,用血肉之躯浇铸了抵抗强寇的长城。 “起——来!起——来!起——来!”在民族迷惘的时候,熟悉的旋律迅速地响彻四方,唤醒了亿万的劳苦大众,投入到人民解放事业的洪流,一波传接着一波,在金鸡状的大地上起伏绵延。 “前——进!前——进!前——进——进!”新的时代赋予了她新的内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时代精神的带领下,14亿中国人民走向了改革开放的新天地,祖国花团似锦,民族繁荣昌盛! 倾听啊,忘情地倾听吧! 她的音符,已经融入了山河的伟力;她的旋律,已经烙进了血脉的印迹;她的歌词,已经渗透了民族的气节。 十月,最最耀眼的是国旗! 无论是高山哨所,还是海防前线;无论是乡间田野,还是庄重会场;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异国他乡……她总迎风招展,高高飘扬。 注视国旗,是我澎湃的诗性;注视国旗,我总是热血涌动、心海如潮,一种难以驾驭的情感在胸中翻滚。 透过蒙蒙的泪眼,我看到了重庆的渣滓洞里,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一针一线地绣红旗,鲜艳的红色浸染了她们的血迹;透过蒙蒙的泪眼,我看到了大庆油田高高的井架上,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闪亮的汗滴,为国旗擦去贫油国的污渍;透过蒙蒙的泪眼,我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中华健儿奋勇拼搏,用昂扬的青春装饰国旗,把“东亚病夫”的帽子全都摔掉;透过蒙蒙的泪眼,我还看到——印有五星红旗标识的运载飞船驶入太空,插有五星红旗的深海考察船破浪前行,手扛五星红旗的登山队员踏上世界第一峰…… 哦,我们的国旗年轻,因为她拥有自己的沃土;哦,我们的国旗光辉灿烂,因为她拥有自己的哲思;哦,我们的国旗飘扬的声响悦耳,因为她拥有自己的特色;哦,我们的国旗永远高悬辉煌的理想,因为她拥有自己的主义。 面对国旗,我要告诉所有的中华儿女,只要前方有国旗牵引,脚下就永远是宽阔的坦途;只要心中有国旗飘扬,就没有无法战胜的风浪和困难。 十月,最最光芒四射的是国徽! 在麦穗和齿轮的拥揽下,闪闪五星的辉映下,天安门更加壮丽恢宏。 国徽伴随着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走进了崭新时代的殿堂。 头顶着庄严的国徽,战士们说:我要用热血保证她的完整;头顶着庄严的国徽,法官们说:我要用灵魂捍卫她的公正;头顶着庄严的国徽,卫士们说:我要用青春维护她的尊严;头顶着庄严的国徽,税官们说:我要用汗水丰盈她的身躯…… 庄严的国徽高悬于心灵,无数的中华儿女发出了铿锵的誓言:用生命的全部,让麦穗永远饱满,让齿轮不停地转动,让红五星永远闪烁光芒,让天安门永远安祥挺立。 国徽,是14亿中国人民胸前一块锃亮无比的镜子,始终牵挂注视着每个国民的行动,照耀着每个国民前进的方向。 啊,国徽,国家的象征!

祖国颂

摘要:祖国颂 经历蜿蜒和泥泞之后 进入你的领地 谁的足音灿然生辉 像一支金属奏鸣曲 令我们心弦怦然一动 祖国啊 这就是萦绕于你心壁的秋天么 它呈献的硕果 接近我们内心深处完美的愿望 从不同的方向端详它们 所有的忧悒和叹息 所有的苦闷和彷徨 所有的失落和失望 都在你的深邃而圣洁的微笑中 飞扬成旗帜 祖国啊 这一时刻足以证明 秋天 是所有通向你的道路中最辉煌的一条 步入秋天我的心灵 始终沉浸在你诱人的意境之中 翘首而望 源头上游的阳光 是一种古香古色的真理的火焰 在你的导引和暗示下折射四面八方 独自领略这人世间最纯情灿烂的风景 就会有一种感受如潮涌入心灵之门 吹一片绿叶 为你的国泰民安奏乐 托一方红霞 为你的繁荣昌盛剪彩 为了眺望你的明天 就让我的歌声飞翔吧 让它飞上高高的麦垛 看谁的忧忠 终于圆了一个七彩的梦 祖国啊! 萦绕于你的心壁的秋 悄悄告诉我—— 从腾飞到腾飞 再从崛起到崛起 这是一条抵达辉煌的光明大道 步入这前所未有的辉煌 祖国你的视野可以作证 庆典的礼炮一直延伸进我的梦里 我在梦里拔一寸火焰 就可以梦见我光明磊落如诗如画 美轮美奂的祖国

剪纸

摘要:剪纸

潮汐地

摘要:潮汐地

党魂颂

摘要:党魂颂 风雨中诞生了您 您在 辛亥钟鸣 五四怒吼 北伐枪声 卢沟惊雷中成长 是您 在阴霾满布 水深火热的旧中国 领导中华民族 浴血奋战 开天辟地 召唤民魂 燃起了希望之火 是您 面对反动派的屠刀 发动三大起义 把革命的红旗 插上翠竹青青的井冈山 是您 在国土沦陷 民族危亡的时刻 挺身而出 带领民众 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 又是您 推翻了蒋家王朝 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 与人民同甘共苦 建设起一个曰新月异的新中国 九十八年的风雨沧桑 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 九十八年的汗洒山河 从任人宰割到支援世界革命 九十八年的坎坷征程 缔造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九十八年的光辉历程 祖国不会忘记 那一首首惊天动地的诗篇 历史不会忘记 您的足迹里 那一曲曲气势磅礴的凯歌 九十八年的光辉业绩 在春天 您是一声唤醒万物的雷鸣 在夏季 您是一片遮挡烈日的绿叶 在秋空 您是一只穿云破雾的排头雁 在冬野 您是一朵傲视冰雪的腊梅 在洪水中 您是一叶永不沉没的小舟 在烈火中 您是一块永不熔化的金子 在灾区 您是一根永不弯折的大粱 人民不会忘记 您的英雄儿女 在镰刀斧头交织的旗帜下 铸造出新的辉煌 再谱21世纪的进行曲 重写英雄篇章

走近红旗渠

摘要:走近红旗渠 小时候看过电影《红旗渠》,方知河南安阳市林县有一条人造天河红旗渠。暑期,参加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研修班,真正走近了红旗渠,感受红旗渠“人工天河惊天下”的震撼,感动林县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的哲理。 震撼红旗渠壮丽之美 乘车前往心慕已久的红旗渠,虽是夏日,天公作美,旭日柔和。沿途漳河水清澈明净,河岸边水草丰美。车至山下,踏着红旗渠入口廊桥向上缓行,再爬上290级台阶,来到“天河”堤岸。驻足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飘带舞动在山崖峭壁间,又似一座水长城矗立在崇山峻岭中。留意眼前,红旗渠水面宽约8米,一边是悬崖百丈,一边是山谷幽深,手工打磨砌石而成和渠堤宽1米、高5米,刻有“红旗渠”三个大字的高大石碑矗立堤岸。渠水缓缓流动,时而穿越隧道,时而缘山而行,沿着每8000米降1米的落差逶迤向前。 沿红旗渠堤岸南行,途经敢于碰硬劈山为渠的“两半山”、艰苦创业凿洞通水的“创业洞”、山体凸出荡绳除险的“老鹰嘴”、崖高百丈乱石凌空的“虎口崖”、崖下当房凿石当床的“神工铺”,一路鬼斧神工、山河壮丽。行走间,迎面石壁郭沫若题写的“青年洞”映入眼前。青年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艰险工程,是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艰苦条件下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开凿的,因此被命名为“青年洞”。这仅是我们看到的绵延千里红旗渠的一部分。 红旗渠工程历时十年,共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洞211个,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干渠支渠分布惠及全市乡镇。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周恩来总理曾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基本上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奠定了基础。 诠释英雄渠奋斗之魂 红旗渠工程上马的时候,林县经济比较落后,又恰逢自然灾害。但林县人民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没有工具自己制,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抬筐自己编,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采野菜、下漳河捞水草充饥,摄取维持生活的最低热量,释放出改天换地的最大能量。修渠十年间共烧石灰14.5万吨,造炸药1215吨,制水泥5170吨,编抬筐3万多个,修配、制作水桶18900多副和各种工具117万件,自带小推车、铁绳、手捶等31万多件。 红旗渠有个“创业洞”,由东姚公社民工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开凿的。在缺食少穿的情况下,他们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凭一锤一钎、一锹一镐艰难凿挖,以血肉之躯与坚硬的岩石抗争,于1961年9月打通此洞,故名“创业洞”。红旗渠还有一处“神工铺”,修渠期间为争取时间,民工们吃在工地上,住在石檐下,“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人创大业,不建成大渠不还乡。”为铭记修渠人的丰功伟绩,人们称此处为“神工铺”。 红旗渠跨省调水,山西省人民给予了大力支持。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其它地区和单位的给予了无私支援。红旗渠实行分段包工建造,林县各公社、生产队团结协作,无缝对接,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地处林县最南部的临淇公社属于红旗渠非受益地区,为了修建红旗渠这个大局,临淇公社的民工舍小家为大家,承担起开山凿洞的任务,修建了一条长26米、高5米、宽6.3米的隧洞,人们把该洞称为“团结洞”。 吴祖太,是修建红旗渠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他舍小家为大家,没明没夜地在工地上奔波。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失去了27岁的生命。 红旗渠修建十年间,先后有81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求索生命渠力量之源 红旗渠的修建,离不开时任县委书记杨贵。1954年5月上任初始,面对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林县,他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和“让全县人民真正过上幸福日子”的梦想,组织干部翻山越岭、调查研究,定夺百年大计。他亲自带领数十万群众逐梦前行,坚守十年终于修成林县版的“都汇堰”。 红旗渠的修建,党的领导发挥了关键作用。单纯从红旗渠工程建设来讲,林县长期缺水、灾年食人是当地几百年的困境,尽管人们奋起抗争,但困境从未得到彻底解决。直到新中国成立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才使得十年修渠的浩大工程得以成功。 红旗渠的修建,党员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不但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更是吃苦、吃亏在前,干得比群众多,吃的口粮却比群众少。据当时的补助粮食标准记载,干部比民工少0.3到0.5斤。 红旗渠的修建,群众路线是法宝。在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林县人民自备口粮上山劳动,没有房子睡悬崖,自制水平仪量河道,自制火药炸大山,悬崖吊绳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凤凰展翅”,群众智慧为工程的进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县委绘就红旗渠建设蓝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工程出现安全事故,失去儿子的大娘选择的是相信党、相信县委、相信杨贵书记;各种资源短缺,依靠并发动群众,才有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具体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一条流淌在人民心中的“天河”!

征稿启事

摘要:征稿启事 从1960年烟台师范专科学校(鲁东大学前身)获批设立函授部,历经函授教学部、业余教育处、成人教育处、继续教育学院等发展阶段,学校继续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形成了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成人学历教育、鲁大品牌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证书考试等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办学格局。 回望栉风沐雨60年,是一代又一代鲁大成教人薪火传承、奋力拼搏的60年。2020年恰逢鲁东大学建校90周年,为总结60年成教办学历史,激发成教人的光荣感、使命感,增强全校师生、校友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建校90周年献礼,编委会决定开展“不忘初心 再出发——鲁东大学继续教育六十年历史回眸”主题征稿活动,特邀为鲁东大学继续教育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撰稿,以记录历史、开启新征程,也通过本次活动讲述鲁大故事,倾听鲁大声音,传播鲁大精神,共同营造全体鲁大师生、校友的精神家园。现将有关事宜告知如下: 1.征文对象 关心、关注并为鲁东大学继续教育事业的开创、建设、改革、发展做出贡献和付出心血的领导、专家、同仁、朋友以及鲁东大学继续教育历届毕业学员。 2.征文内容 请根据您与鲁东大学继续教育的关系,撰写与鲁东大学继续教育相关的经验和理论,亦或是亲身经历的人和事。题材、体裁不限,字数3000字以内,文中所附图片请注明内容和出处。 3.截止时间 2019年11月30日。 4.温馨提示 请提交征文的纸质版(需签名)和电子版稿件,纸质版稿件由主办方鲁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收藏。征文作品将选编出版,入选作者赠送文集,给予稿酬。主办方对征文享有宣传、出版和处置权,不承担由作品著作权、名誉权等引发的法律责任。 5.投稿地址和联系方式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鲁东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办公室 范老师(收) 电话:(0535)6674223;18562215297 电子邮箱:ldpxfan@126.com 鲁东大学继续教育 60年纪念文集编委会 2019年9月1日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5911次访问,全刊已有2094748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