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习近平读书观指导大学生读书

摘要:用习近平读书观指导大学生读书——关于大学生读书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揭示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读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书是大学生的天职,大学生自进入大学起,就应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应该在读书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就应该把多读书和会思考当作大学生活必须做好的事情。 大学生为什么要读书 书籍承载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成才”。读书可以让人心情愉快,给人的思想和心灵以洗礼,会让人的思想境界有所提升,陶冶情操。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多读书、读好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摄取营养,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完善人格,对于促进其成长成才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从个人层面来看,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书籍是人类智慧和精神文化的结晶,通过读书学习,大学生不仅能在书籍中汲取前人的智慧,还能在读书中提高素养,以达到“以静养心,以静生智”之效。读书让人拥有富足的内心,读书使人增长智慧,拓宽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牢牢把握人生正确方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从文化层面来看,读书有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哲学思想,是国家兴旺发达、民族长久发展之本。读书能够使我们坚守民族优秀文化,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认识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推动文化校园建设,以文化人,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从社会和国家层面来看,读书有助于成长成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一方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是长期坚持不懈地大量读书和学习,读书和学习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提高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接班人;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只有自觉地把读书当作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奋读书,才能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梦中勇立潮头。 大学生读书存在的倾向 新媒体和网络的不断普及,极大丰富了读书资源和读书手段,出现了线上线下读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书籍、报刊为主的阅读方式,逐渐向数字报纸、移动手机等新媒体阅读方式转变,从而出现了“快餐式、碎片化”的读书现象。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和网络的使用主体,在线阅读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图书的重要方式。“快餐式、碎片化”阅读方式主要是以浏览为主,以追求“快、新”为目的,多数大学生往往只是注意标题、碎片化的知识,随意性地“走马观花”泛泛阅读,很少会详细去读,对所读的内容缺乏思考。 就读书目的而言,存在“任务型、功利性”等读书倾向。有的大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去读书,有的大学生只是为应对考试而读书,所读的书仅限于课本和专业类书籍,缺乏主动性和拓展性地阅读;有的大学生受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为了获得一份工作,热衷于考取各类证书,掀起一股“考证热”,只是阅读与各种考证相关的辅导书;有的大学生偏爱读“娱乐化、消遣化”的图书。另外,大学生读书主动性不强,有时流于形式。为鼓励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校推出了一系列的读书节、读书工程等活动,但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参加活动而读书,停留在完成任务上,缺少读书的主动性、自觉性、持久性,这种暂时性、功利性的读书方式是极为不可取的。 积极引导大学生读书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正确引导,需要学校各学院和各部门以及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全方位的积极倡导与引导,从而使大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爱上读书。 第一,要发挥好党团工作人员的思想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可选择性较大,相对于读书来说,社团生活、看朋友圈、打游戏、追剧等活动诱惑力更大,一旦缺乏必要的引导,许多学生必然会远离书籍。针对这种情况,党团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教育,让他们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制订科学合理的读书计划,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学习上,用读书充实课余生活,用读书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第二,发挥好专任教师的导师作用。专任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和读书经验,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推荐专业书籍,另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助于他们成长需要的其他各类书籍,引导大学生开展阅读。学校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深厚文学功底和学术修养的教师开设多种形式的人文阅读公选课;广大教师在学生的读书过程中扮演好导师的角色,指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启迪智慧,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多方联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校园充满浓郁书香。我校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读书修身工程、每月一次的镜心湖读书沙龙等活动,已成为学校读书的品牌工程,在培养大学生读书意识、读书习惯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些活动使大学生感受到读书对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逐步从读书中体会到世界的广大、智慧的光彩、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丰富,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学校的各部门和学院在今后还可以在组建读书俱乐部、书友会,开辟经典图书阅览室,组织名师导读、新书介绍,开展读书周、读书知识竞赛等方面再创新,真正让校园的各种读书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第四,不仅要善读书,更要会读书,要善于思考,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必然会启发思考,读书的人必须去思考。思考是人的高级生活形式,是读书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和学说不断涌了进来,有的人对西方的一些错误理论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和鉴别,兼收并蓄,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当作自己的人生哲学,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读书基础上不断进行思考,“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通过思考将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尽可能充分加以运用,以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只要同学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观为指导,努力做到多读书,会思考,就会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合格大学生。谁能在大学期间既学好专业知识,又能通过读书和思考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达到智商和情商的完美统一,谁就必将赢得未来。

运用微信平台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初探

摘要:运用微信平台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初探 长期以来,对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学文件、听报告等,形式主义严重,效果差强人意。对个性鲜明、思想多元的大学生党员来说,这种传统式、说教式、简单化的管理模式显然很不适宜,特别是在当前微信平台大量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和碰撞。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在对微信平台有一个全新认识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找到与大学生党员特质相融合的教育管理方式。 运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优势 (一)更快捷的传播速度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是长久以来的宣传教育主流渠道,但这种传统媒体的传播要经过多个环节、多个流程才能正式刊发和播出,而且受到发行渠道、固定播出时间的限制。而微信平台的出现,则大大颠覆了这种传播形式,微信平台操作的便捷性、交流的高时效性,能将内容更快捷地发布到指定群体。 (二)更丰富的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的个性化、定制化是微信平台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微信不仅具有传播的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克服了传统媒体模式下传播时间、版面限制等问题,传播的内容可以进行全面系统地推送,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思想教育。 (三)更强的交流互动性 微信的转发、点赞、评论、打赏等功能,使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更多的互动性。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所具有的“反馈”功能,可以利用这一功能倾听大学生心声,充分了解大学生群体的诉求和期待,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及时推送相关教育内容。 运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运用微信平台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微信会对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渠道带来颠覆性的冲击,会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带来深刻变化,然而很多高校党务工作人员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再加上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对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反应较为迟缓,习惯于将微信平台仅仅作为传统纸媒、传统党建网站的补充手段和次级渠道,没有真正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自媒体对传统党建宣传渠道的强大冲击力,对大学生党员获取信息资讯、党建知识信息的渠道变化认识还不到位。 (二)大学生关注党建微信公众号程度低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权威数据,我国的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使用微信公众号关注信息的用户在五成以上。公众号年人均阅读数2017年已接近3000次。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对党建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却非常低,甚至有部分大学生没有关注任何党建微信公众号。 (三)党建微信公众号运营方法欠缺,运营能力不足 与市场导向性的商业型微信公众号相比较,党建微信公众号属于非盈利性,没有生存压力,也就失去了创新动力,对运营方法的关注研究不够,造成党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水平低下。特别是很多高校对党建微信公众号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微信公众号内容更新缓慢、界面粗糙、功能菜单不足,很难吸引大学生党员的关注和阅读兴趣。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微信这一新型媒体使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一)克服畏难情绪,大胆使用党建微信公众号 高校中的党委、支部、党小组应克服困难,建立多层次的党建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关注,并要求大学生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利用党建微信公众号进行常态化的学习,发挥微信公众号作为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的作用。 (二)克服应付心态,提高原创内容的吸引力 如果微信平台的内容多、质量高,自然就会吸引大学生党员关注订阅,而且会留言、分享。但如果内容都是以转载作品为主,主题与大学生兴趣不合拍,就无法引起大学生关注和阅读的兴趣。一般来说,微信平台的文章切忌长篇大论,要短小精悍,标题要醒目,这样的文章才能与大学生党员产生强烈的共鸣,吸引大学生党员阅读。 (三)克服懒惰心态,提升微信平台服务运营能力 加强微信平台运营技巧的学习和应用,运用新技术提升微信平台的宣传效果。在微信平台的栏目设置方面,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果,提高平台的运营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大学生党员的良性互动。 (四)克服麻木心态,增强与大学生党员的实时互动 与传统媒体相比,微信平台最大的特色是它的互动性,这就要求微信平台要放下姿态,不能高高在上。只有微信平台与大学生党员保持真实、坦诚、自信、开放的互动,以平等对话与沟通的交流方式,才能拉近与大学生党员的距离,也极易被大学生党员所接受。另外,微信平台可以进行经常性的调查投票,组织有奖投稿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参与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兴起,微信逐渐成为大学生党员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取“微信+”的模式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善于运用微信平台,借力发力,积极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赛促练 功在日常

摘要:以赛促练 功在日常 第六届山东省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大赛分推选组、抽取组、全能组,所有组的比赛内容都包括固定题目、抽取题目和钢笔字书写,其目的是全面检验师范类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进一步引导各高校重视师范类学生教学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培育师德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扎实的优秀教师后备力量。 这次大赛我辅导的学生是位抽取选手,从准备到参赛只有近一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我指导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赛、调整好心态,以最好的状态参加第六届山东省师范类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 精心打磨,积极备赛 一是精心准备固定题目。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备课,首先要静下心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内容弄懂吃透,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我也认真研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为指导学生备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其次,要求学生备全课,只有备全课,才能知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是否准确合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第三步工作,即大赛的片段模拟讲课设计,这个设计是重点,模拟讲课能否脱颖而出,片段设计是关键,所以先让学生自己设计,设计好后讲给我听,我再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学生再讲,讲后再改,这样反复打磨,既要基于教学又要高于教学。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抓住文本,抓住语文教学的本。学语文必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语言这个关键点作为突破口,着重研究重点语句,由此展开教学。 二是授人以渔,备战随机题目。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把题库中的所有课文都进行备课,我只教给学生备课方法。让学生通读一遍所有的课文,对三十九篇课文有个大概了解,要求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重点语句作为突破口,最重要的是脑中有课标,心中装学生,所设计的课一定要符合课标对这个学段学生阅读教学的要求。如果抽取写作课,课文就是范文,材料就从课文中选,这样抽取到任何一篇课文都能抓住重点,备课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慌乱。 加强日常学习,重视赛前训练 功在日常,就是将教学技能大赛的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教学技能大赛的题库内化为平时教学载体。从第六届开始,教学技能大赛有了题库,自此每届大赛无论是固定题目还是随机题目都从题库中选,因此,从一六级学生开始,在技能综合训练课中,我们把初中、高中组题库中共八十篇篇目分到每个学生手中,每人准备一篇篇目,完成从备课、制作课件到讲课的完整流程,一名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其他学生必须认真听讲,这样八十篇文章学生都能过一遍,同学们对所有课文就有了大概印象。好的课件和教案我都会保留,为来年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做准备。 参加比赛活动,不能靠突击,除了加强平时的学习与训练,还要重视赛前的集中训练与辅导。我辅导的学生感受非常深,她自身并不想参加这次比赛,她要准备考研,要经常参加研究生辅导课。因为是抽取选手,对参赛成绩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这就要不断地督促她备课、讲课、修改,距离大赛一个多星期时,要求她必须全力以赴去熟悉教案、打磨课程设计。正是这段时间的训练使她真正上了一个台阶,讲课时的语音、语调、节奏有了明显变化,就连课程的设计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经过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她获益匪浅,认识到以后做任何事,只要认真对待,就一定会成功。 重视书写。第六届教学技能大赛虽然把书写成绩作为参考,但一等奖获奖选手大部分钢笔字考核等级都是A,所以优秀板书会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板书时必须按照汉字书写规则,做到规范、正确、美观,并要求学生多练字,尤其要注意练习易书写错误的字。 调整心态,放手一搏 调整好心态是参赛的重要保障。比赛时竞争压力特别大,学生难免紧张。这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放松心情,放手一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不留任何遗憾。让学生认识到比赛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要学会处理失误,灵活应对,化被动为主动。 对参赛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尤其是被抽取的学生本身态度就不积极,难免会有准备不够充分等问题,教师要注意指导的方式和方法,不要大包大揽,一定要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研读文本,自己备课、设计课程,每次讲完后,教师要先肯定学生的付出和努力,再指出不足的地方,让学生有信心,有动力参加比赛。 总之,无论比赛成绩怎样,重在参与,准备的过程就是一种历练,相信经过一场大赛的洗礼,学生一定会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勇于克服困难,信心满满走向成功的彼岸。

鲁东大学16名女博士组团科技扶贫

摘要:4年解决13项“三农”发展难题,助力乡村振兴——鲁东大学16名女博士组团科技扶贫 “既要扩大油桐树种植面积,更应注重发挥林下空间优势研究做好林下经济”“当前在进行油桐树种子传统栽培育苗的基础上,亟待加强油洞树离体组织培养工作研究,尽快实现油桐树育苗工厂化生产,满足整个桐油市场发展的需求……”近日,在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贵州鸿发科技有限公司万亩油桐种植基地,鲁东大学女博士科技服务团成员张娟、郭晓彤两位教师从烟台专程来到这里,为校友、该公司总经理杨安仁油桐种植进行技术指导。 鲁东大学这支由农学院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16名女博士组成的振兴乡村经济科技服务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她们在课堂上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农科人才。走下讲台,她们来到田间地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工作成果和科研论文撰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用企业和人民群众丰产增收的数据和喜悦书写了一曲曲巾帼博士科技扶贫的故事。 敢啃“硬骨头”是女博士科技服务团的秉性。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盐土区,盐渍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于春燕博士克服种种困难,多次协助团队深入盐碱地区反复进行试验育种,成功培育出的转基因速生耐盐碱杨树全部成活,对我国防风固沙、改善盐碱土产生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山东、新疆等地推广后,为当地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4年来,女博士科技服务团共解决13项“三农”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哪里需要服务,女博士科技服务团就出现在哪里。吉林地区是玉米主产区。为选育出高品质的玉米,李蓓博士连续两年春节期间都坚持在海南的烈日下为玉米授粉,长期强紫外线照射导致皮肤严重过敏,爱美的她却说“麦色皮肤才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最美的勋章”。她选育出的高品质玉米,使当地农民平均每亩增收近100元。张娟深入山东济宁市企业,研究改善氨基酸功能性微生物生产工艺,为企业增收5000余万元,并带动200余人就业。 驻地企业、农村和农民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成为女博士科技服务团重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前几年苹果价格一直低迷,成为许多烟台果农的一块心病。梁美霞博士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最终她参与培育成功的“有机保健苹果”开启了种植户的致富之路,当年直接受益的果农就达400多户。李维焕博士舍小家顾大家,在丈夫外出就读的情况下,把孩子托付给父母,自己加班加点,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废弃的苹果木研制成木菌肥、食用菌基质,有效解决了当地资源浪费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果农收益。 刘晓华博士为烟台莱州培育出的优质月季品种,推动了当地月季产业的发展。“企业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我们女博士科技服务团的服务宗旨,每当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我们心里边比一年发几篇论文、获得一项课题要欣慰得多。”谈起科技服务,宿红艳博士感慨颇多。 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省内外播下了鲁东大学女博士科技服务团的美誉。前不久,该团队被烟台市表彰为“巾帼建功楷模”,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山东省妇联主席张惠分别对她们服务乡村、服务“三农”的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 (来源:《中国教育报》 )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5902次访问,全刊已有2094592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