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鲁东大学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再创佳绩

   期次:第613期   作者:刘广臣,赵吉云   查看:151   

本报讯 近日,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获悉,在2018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选中,由我校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学院组建的98支代表队(294)中有69支队伍获奖,其中,获国家二等奖10项、省一等奖19项、省二等奖27项、省三等奖13项(指导老师刘伟、刘广臣、刘全辉、邵喜高、高玉丽、赵吉云),获奖质量、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本科参赛高校前列。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主办,创办于1992年,今年已经是第27届。2018年,来自全国33个省//(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及美国和新加坡的1449所院校/校区、42128个队、超过12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据悉,今年该赛事国家奖获奖率不到4%,是目前我国所有学科竞赛中最难获奖的竞赛之一,也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科竞赛之一。该竞赛每年9月中旬进行,持续72小时,由大学生自由组队,每队3人,从给定题目中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科技论文。比赛题目均来自社会生活、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热点问题。以2018年赛题为例,A题《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针对多层高温防护服的用料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通过综合考虑热传导规律、三层面料的性能以及穿着舒适性等因素建立热传导数学模型、设计算法,对防护服的隔热效果进行仿真计算,进而为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持。B题《智能轨道式自动引导车(RGV)的动态调度策略》则关注智能化数控机床加工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要求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多工序物料加工作业调度编程仿真计算,为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供关键算法支持。该赛事不限专业、竞赛内容充满挑战性,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作为我校数学建模活动承办单位,自2003年开始组织该项赛事培训和参赛工作。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十多年来采取了多项富有成效的激励措施力保该项活动保持健康有序地开展。一是强化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打造出了一支由4位博士和5位硕士组成的知识结构合理、梯队配置科学、富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练团队;二是坚持不断扩大学生受益面,通过开设全校公选课、建模讲座、校内选拔赛和暑假近一个月封闭式集训等措施,鼓励我校学生投身于这项极富创新精神的课外科技活动。三是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方针,积极探索基于数学建模的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以参加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学生为骨干成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多篇。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62068次访问,全刊已有2094807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