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我陪着你

   期次:第593期   作者:李婷   查看:132   

合上手中的书本,心绪却久久无法平静,书还未翻至一半,我心里牵挂的,眼前浮现的都是他那慈爱的笑颜。《最好的告别》本是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关于“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索的划时代之作,我却在读及关于衰老与死亡的话题时,开始慢慢理解了我那选择独居老家的年迈的爷爷。

似乎在我可以自己上小学时,爷爷住在我们家中的时间就少了。奶奶去世的早,打从我记事起,爷爷就是一个人生活着,每年清明节前夕,爷爷都会收拾好自己的行李,一个人坐上回老家的长途汽车,回去收拾收拾老房子,再给我奶奶上坟。一整个夏天,爷爷都会自己住在他的老院子里,直到深秋了才返回我们的家里。小时候还不能理解爷爷每年的离开,总会在爷爷出门后偷抹几次眼泪,但《最好的告别》中说“一旦老年人在经济上有办法独立,他们就会选择社会学家所谓的‘有距离的亲密’。”三代人同室而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养老金的改善,给了老人们选择独立生活的机会。细想便知,没有与子孙儿女共处带来的不便与摩擦,还能自己掌握自由隐私的生活未尝不是老年人所向往的。

爷爷今年已经八十六岁了,我每次向别人说起爷爷的岁数时,心底都会漾起一丝骄傲。曾几何时,我以为爷爷的身体会一直这样健康下去,永远不必为生病而烦恼。然而几年前爷爷的住院,让我认清了一个残忍的现实:爷爷正处于人生旅程最后的阶段,而离别就像一个终点,不管你做什么,都不会改变它存在以及不定期到来的事实。所幸那次爷爷只是肺部有点发炎,调养过后又恢复了。但我忘不了那年医院里冰冷的墙壁,忘不了病房里充斥的消毒水的味道,更忘不了爷爷那枯黄的面容。也是从那时起,我感受到爷爷真的老了:他端暖瓶倒水时手会不自觉的发抖,从椅子上坐起时手需要撑扶双腿,走起路来会有重重的脚步声,上楼梯会有重重的喘息声,电话里的声音也不再中气十足。《最好的告别》一书中,作者以专业的医学知识解释了老年人生活中会出现的一些现象,就如“老年人在吞咽食物时,偶尔会噎着,这是因为年龄大了,脊柱前凸使得头朝前倾,使老人在仰望的姿势下吞咽”,还有不经意间摔跤以及偶尔的遗忘等等,这一切的一切,看似不经意,实则在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他们真的老了。

也许大部分人不会像我一样,对自己的爷爷有深厚的感情,但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我基本上是爷爷一手带大的。平日里接送我去幼儿园的是爷爷,陪我逛遍济南大大小小公园的是爷爷,偷着给我买妈妈不给买的东西的也是爷爷,他在我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里,给了我最耐心、最长情的陪伴,所以在我心里,爷爷跟父母的重要性是一样的。《最好的告别》中说道“研究发现,年龄大了以后,人们交往的人减少,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所以随着爷爷年龄越来越大,他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质与地位,而是亲人的关心与陪伴。我身在外地上大学,就更难做到时常陪伴,只能多抽课余时间给爷爷打个电话。虽然爷爷常说“自己在外面照顾好自己就行,我身体都挺好的不用挂念”,但我心里知道,他还是盼着我的电话的,跟孙女聊聊天总好过一个人看电视。

从前我总是觉得每周给爷爷打一次电话就可以了,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的。想想小时候爷爷那样耐心的陪伴我,现在他老了,就换我来关心他:提醒他吃饭的时候低一点头,不要呛到;提醒他每晚记得泡脚,小心不要摔跤;回老家的时候帮他端重物,需要骑自行车的时候换我来带他。《最好的告别》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是守护,真正的爱是你想自己耕种菜园,想独自生活就支持你,你真正无法自力更生,就换我来照顾你。我虽然无法改变故事的结局,却也不会让你感到无助与孤寂。

爷爷,别怕,路还那么长,有我陪着你。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859次访问,全刊已有2093980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