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学以致用 努力担当新使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体会
   期次:第593期   作者:于海飞   查看:121   

15日举行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等重大问题,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贯通历史和现实,关联国际和国内,结合理论与实际,内涵极其丰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战略家的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与坚定信念。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首要的政治任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1.5”重要讲话,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

领会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具有重大历史贡献,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九大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开新局、谋新篇,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望过去,才能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出发。“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有扬帆再起航,才能抵达新的历史方位,更好地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明确思想,自觉践行自身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完全统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则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前者侧重于理论与思想的要求,后者侧重于方针和策略的实践要求,这恰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

不忘初心,努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目前出现在媒体上的高频词。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深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复叮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从黄土高原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次都亲自到贫困户家里,与群众手拉手唠家常,掀开锅盖看看群众吃得怎么样,询问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这是领袖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关切,也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戴。可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鲜明立场。

学以致用,推动本职工作不断向上向前

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指导实践,才能真正将学习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意识形态领域,党中央就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阐明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对错误思想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有效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更加彰显,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新时代的社科工作者,我们将以更高的高度来认识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认清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导向,努力贡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学术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854次访问,全刊已有2093881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