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推进“三大工程” 提高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

   期次:第590期   作者:科学技术处 李志大   查看:78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聚焦到“双一流”和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上,坚持基础研究与科技开发并重,推进“优质科技成果供给工程”“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工程”,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鲁大方案”,贡献“鲁大力量”。

全力推进优质科技成果供给工程。发挥在光电材料设计与制备、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信息智能感知与识别、食用菌栽培与综合开发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开展重点研究,凝聚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生一批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创新成果。

大力推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要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平台在人才聚集、团队培育方面的作用,造就一支“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队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注重质量、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化升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创新平台,突出高水平领军人才的核心地位,使之研究方向更加精准,科研承载力更强。二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校内与校外协同相结合,研究布局与服务需求相协调,积极培育建设竞争优势明显的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深化滨海生态过程与修复、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区域信息集成与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做强特医食品研究院,集中开展肿瘤免疫治疗和营养治疗技术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疾病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建设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近海生态修复和资源增值应用基础研究,强化现代养殖信息技术集成和智能装备的研发与推广。联合大院大所和行业骨干企业,培育建设“微纳技术”“耐盐碱农林作物分子模块育种”“种畜禽生产与环境控制”等重点研发平台。

奋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工程。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和运营机制,建立技术转移专业机构。加强技术转移管理人员、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人才队伍建设,建成集市场开拓、成果评价、技术推广、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按照鼓励创新、特色发展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有序推进科技评价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机制,发挥好校内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积极对接政府公共研发平台、专业技术孵化基地、企业“双创”平台,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431次访问,全刊已有2094711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