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校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激励和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多出书,浓厚校园读书氛围,厚植优良的校风学风,坚定和巩固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在学校成立校园书店之际,本报邀请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经历,畅谈读书体会。敬请关注。

读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期次:第590期   作者:丁瑞忠   查看:379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认识读书的价值,该怎样安排好读书生活;在民族复兴的路上,如何让书籍助力我们前行的脚步;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的常识是读书

大学校园鸟语花香、和谐温馨,大学图书馆典藏丰富,大学生又有相对充足的阅读时间,有良好的读书氛围、读书环境,理应多读书、读好书,理应成为全民阅读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但当前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大学生除了教科书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有的学生上了四年大学,没有在图书馆的借书记录,就连毕业论文也是依赖网络完成的。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我校大学生,除教材外,每年人均阅读只有5.3册。我们48.55%的同学日均阅读时间不足l个小时,51.74%的同学没有读书计划,62.3%的同学不做读书笔记,49%的同学年购书在2册以下。有的学院甚至年人均图书借阅量仅仅只有1册。当然,这是全国高校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教育部长陈宝生2015年上任之初就强调高校要做到四个“回归”。其中,第一回归,就是回归常识。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要围绕读书办教育。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本要义就是读书。

读书的高度决定你将来成长的高度

2016年底,我参加重庆、四川两地鲁大校友会活动,见到了20几位鲁大校友。这些校友有几个无一例外:第一,学历高,全部都是博土、硕士毕业。第二,工作条件好,全部都在高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工作。第三,出身寒门,全部来自乡镇农村。在谈起母校时,校友们都特别感激母校,感激当年的班主任“逼迫”他们读书、“逼迫”他们考研。他们说如果没有当年的“逼迫”,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他们有这样一个共识:读书、知识,考研、考博,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改变了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读书使他们在就业时获得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我校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自农村乡镇,贫困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9.93%,特困生占4.59%。我校有585名学生属于单亲孩子,有39名学生是孤儿。既然生活给了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那么,要改变你的生活、改变你在社会中所处阶层,对于绝大部分同学而言,读书是你们的唯一出路。读书的高度,决定你将来成长的高度。经典阅读的数量,决定你将来生活的质量。

读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历史上经历苦难最多的民族之一,但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犹太民族的人均藏书量、读书量,世界排名第一,2016年人均读书64本。犹太人注重培养孩子从小对书、对知识、对智慧的热爱之心。犹太母亲生下孩子三天没有乳汁喂养孩子,她们把蜂蜜涂在一本圣经上,给孩子舔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从一出生就知道书是甜的,书中的知识是甜的,知识中的智慧更是甜的。

并非妄自菲薄,尽管我们中国在古代就发明了印刷术,尽管我们的造纸、印刷技术堪称世界第一,尽管我们每年图书发行总量20余万册,排名也是世界第一,但我们中国却是世界读书弱国。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但近些年来,国民阅读状况亦不乐观。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只有4.65册,与韩国的人均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美国的5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我们中国人的阅读量实在是少得可怜。这样的读书差距,实际上就是民族智慧的差距,就是民族素质的差距,就是国家文明的差距。

知识是一个民族崛起复兴的基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就无法汲取营养,一个营养不良的民族就无法实现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阅读水平,全力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所以,从教育的广度、以学生为本的深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来看,读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只有读书,才能学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才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为复兴中华的强国梦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鲁东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423次访问,全刊已有20946084次访问